close

音樂律動  

       

       

我們的嬰幼兒是天生的小小音樂家,他們一出生就能夠分辨人聲和機器聲音的不同,更能夠分辨唱歌聲音和說話聲音的不同,而且特別喜歡聽媽媽唱歌的聲音,這完全是因為不同的聲音,在寶寶小小的腦袋瓜子中,是由不同的部位處理的。爸爸媽媽們也似乎早在科學家做出“科學性”的論證之前,就本能的會使用“音樂”來和心肝寶貝產生親密感和依附感,他們總在寶寶睡覺時候,輕輕唱著搖籃曲,用有趣的兒歌和童謠,逗得寶寶哈哈大笑,更喜歡和寶寶玩一些聲音遊戲,而這一切,如今都被科學家證實了,作用不僅僅只是“趣味性”而已。

 

音樂律動3  

 

科學家們(包含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幼教專家...等)已經證實了,讓寶寶從小從事有結構性的音樂活動,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面向上,幫助寶寶的發展:

 

☆ 語文方面:音樂和文學有許多共同處,包含了對於“ 音素”的知覺、發音的技巧、語音的應用....等等,在寶 寶接觸音樂活動的同時,可以獲得豐富的語文經驗。

 

☆ 數量方面:音樂的活動有許多的空間認知技巧,推理技巧,都是未來學習科學、數學、 工程方面的重要基礎

 

☆ 社會情緒方面:在進行結構性的音樂律動活動時,寶寶能體驗各種合作和等待的經驗, 對於增加寶寶開始正式學習的準備度,非常有幫助。

 

☆ 肢體方面:唱唱跳跳的活動,讓寶寶實驗各種身體的可能性,伴隨著愉快的情感經驗, 進而發展大小肌肉的能力。

 

☆ 創意方面:寶寶的創意往往令人想像不到,音樂律動活動可以讓寶寶盡情揮灑創意。所以, 除了很自然本能的和寶寶哼哼唱唱之外,爸爸媽媽們也可以額外使用音樂,應 用在平日和寶寶的互動活動。例如說:設計一首“吃飯歌”或是“睡覺歌”,每次吃飯前 或是睡覺前就一起唱這首歌,用“儀式化”的方式,幫助孩子使用很溫和的技巧,建立起 生活常規。也可以常常和孩子玩一種稱為“stop and go”的遊戲,先放一段音樂,讓寶 寶和自己盡情創意舞動,接著突然停下音樂,可以誇張的暫停動作,這樣的活動能讓寶寶 學習“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並且增加專注力。引導者可利用不同音樂曲式來做一些變 化與構思主題的學習,例如二段式〈Binary〉及三段式的曲式〈Ternary〉。這兩種音樂 曲式,各有兩個主要樂段〈section〉或三個樂段。二個樂段曲式模式為“AB”兩段各自 反覆;三段曲式的模式為“ABA”〈也稱作歌曲形式〔song form〕〉。使用可預期性高的 樂段,在聆聽的依附上能帶給寶寶很大的安全感,不僅能培養寶寶的音樂感、專注力,也 能應用於各種領域中的學習,增添活動的樂趣與豐富性。

 

         寶寶是天生的音樂家,爸爸媽媽是讓寶寶的音樂潛能進一步發光發熱的關鍵,別再擔 心自己的音樂細胞不夠好,只要用心,我們一定可以發現處處皆音樂!

音樂律動1  

作者:鄭宜珉

 

現任 台灣國際嬰幼兒教育保育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美國kindermusik音樂律動講師

 

Baby Sign & Sing寶寶音樂手語講師

 

金色鑰匙親子魔法屋股份有限公司教學總監

 

教育部多所大專院校幼保系兼任講師、

 

應用英語系協同業師

 

 

作者:吳幸如

現任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

 

社團法人中華國際兒童產業暨教育協會理事長

 

台灣奧福音樂教育協會副理事長

 

台灣國際嬰幼兒教育保育發展促進會教育委員

 

台灣國際嬰幼兒手語協會委員、

 

台南家扶中心創傷復原服務音樂治療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新寶母 N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