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三部曲早教講堂愛爾莎_4389  

       各位哈奇樂早教講堂的聽眾、以及關心孩子教養議題的家長們、大家晚安,我是林燕玲,英文名字叫做Elsa。我在台灣新新寶母推廣中心,是親子課、教保人員課程的老師。我教學的主題包含:寶寶音樂手語和嬰幼兒按摩。今天晚上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在線上和大家交流!

         新新寶母為哈奇樂早教講堂規劃的「寶寶發展五部曲」,我們談過了其中的情緒和動作,今天我們要來談一談孩子的語言發展。要讀懂寶寶的話,我們要先有什麼樣的認知呢?您家裡的寶寶咿咿呀呀模仿大人的口氣、語調、動作來表達他自己想法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寶寶的樣子好可愛呢?

813三部曲早教講堂愛爾莎_8576  

         我們知道人類嬰幼兒是非常特別的物種,有別於大部份的動物,我們擁有天生學習語言的能力。而寶寶在各個功能的發展時序上面來說,認知發展其實是比口語發展來得早的。也就是說在說話能力發展成熟之前,寶寶已經有相當的能力可以去理解、懂得很多他週遭所發生的事情了。
舉個例子來說:他可能已經知道身邊那個圓圓的東西, 有個名字叫做球, 但是, 卻還說不出“球”這個字來
口語發展這部分,跟人類嬰幼兒的生理構造相當有關係:因為寶寶們要比我們成人更需要能夠長時間的,同時吞嚥乳汁、保持呼吸暢通,所以他們的喉頭聲帶位置跟成人比較起來,位置是相對偏高的,這是一種保護的功能,讓寶寶不會嗆到, 但就會讓發展口語、開始說話的能力到大約三歲的時候才會慢慢成熟。

        當新生兒誕生到這個世界,在生理上有蠻長一段時間是非常脆弱的,需要他身邊的大人無時無刻的支援和幫助,才能夠滿足他各方面的需求。再回到剛剛的認知跟口語的發展上面來看,孩子在零到三歲這個飛速發展的成長階段當中,我們可以從很多的互動經驗理解到,也呼應在上個禮拜情緒發展物語當中鄭宜珉老師提到的觀點,今天我們把情緒、動作和溝通拉在一起討論。我們一定看過寶寶生氣的時候會跺腳,也看過寶寶會用手指向他想要去的方向、寶寶也會有用揮揮手來跟其他人打招呼或者表達再見的時候,對不對呢?。這些多樣的溝通行為早在開口說話之前就十分豐富了。那身為照顧寶寶的大人們,我們怎麼樣能夠幫助孩子在開口說話之前更順利的展開和我們的早期溝通呢?

        孩子的成長發展對應他的主管機關,也就是大腦來說,普遍上可以分成四大類的功能發展(請看上圖)。一邊也請大家聽我繼續說明:這四大類包含生理功能、認知功能、情感社會功能、語言功能。這四大類的功能呢並不是一個成熟了才冒出另外一個功能來的,他們之間是功能與功能的發展互相影響、彼此推進、交互的輔助而後成熟。

813三部曲早教講堂愛爾莎_3239  

 

        我們常常可以從孩子的身上觀察到,寶寶會因為想要表達什麼,但是說不清楚,也會因為不知道怎麼說而大發脾氣。這時候他通常臉紅脖子粗、用手用腳、一邊說話、用盡全身的力氣,為的就是想要讓他周遭的人了解他們的心意。而這就是所謂的溝通了。溝通涵蓋的功能包括了圓形圖當中的每一部分喔,人要達到溝通的目的,不論是孩子或者成人都是一樣,是不是需要生理功能的成熟才能來幫助表達、語言能力、認知的發展、還要有能夠了解、同理對方這個社會性的情感功能。這些功能齊備, 就能夠順利達到溝通了, 是吧?!

      舉例來說:你要告訴你的另一半“我愛你”, 你得先懂得“我愛你”是什麼意思, 你的嘴巴要能發出“我愛你”的聲音, 還得知道你的另一半聽到“我愛你”會有什麼感覺, 這樣才能順利的溝通 。好,那我們現在要來把寶寶的溝通方式分成三種類別來談談:第一類我們會說到哭泣、接下來我們會談到非口語的溝通、最後我們會談談口語溝通。

 

 

           第一類是「哭泣」:哭,是寶寶最原始、最基本的溝通方式,一開始寶寶以哭聲來溝通,比如說肚子餓了想喝奶就會放聲大哭,久了之後,旦他們開始看到爸爸媽媽幫他們準備的食物出現了,就會停止哭聲、出現快樂的動作跟表情,這就表示你的寶寶這個時候已經能理解溝通在生活中的意義。良好的溝通建立了信任感,當孩子的需求被滿足之後,親子之間的親密感也開始持續培養了。

 

           第二類是「非口語的溝通」:漸漸的,孩子就會從理解溝通方式,逐漸進步到「主動產生溝通行為」。剛剛提到因為聲帶位置的限制,所以孩子的第一個溝通行為幾乎都是手勢的,就是用手勢來表達的意思。比如說用手著他要的東西的那個方向。這個階段的寶寶,口語的發展多半是牙牙學語,他們還在練習各種聲音,在練習聲帶的應用。禮拜一的動作發展物語Jennie徐老師也為我們提到了,寶寶大概從三個月開始,也就是喉頭聲帶位置下降了之後,開始會發出各種聲音,大概到一歲半左右開始產生有意義的叫爸爸或媽媽。

 


           第三類我們就要談到「口語溝通」:直到寶寶的生理構造準備好了,認知發展更進步了,同時獲得更多與成人的互動經驗之後呢,便漸漸開始了我們所熟知的單字期、字串期、語言爆發期等等的口語功能發展。

 

813三部曲早教講堂愛爾莎_4822  

 

        所以,就像寶寶先會爬,再會走,然後會跑一樣,語言的發展也是從先哭,再來用手比,然後會開口說,接著會唱。我們發現越來越普遍的早期溝通方式,是在寶寶還在非口語溝通的階段,也就是他們還不會說話的階段開始,就教他們使用「嬰幼兒手語」:什麼是嬰幼兒手語呢?它的研究以及教學的經驗值來自:利用孩子已經發展的生理功能,在這個階段是手部肌肉漸漸能夠成熟運用了,教會他們生活常用的手語,我們大人怎麼做呢?就是邊打手語、邊說話,這有什麼好處呢?讓孩子更具體的看到我們在說什麼。很常見的是孩子開始用手語跟家裡人溝通之後,少了很多哭鬧,情緒也穩定很多。孩子的觀察力增進了,大人因為有使用共同的語言,所以懂了孩子的心意,互相更加了解對方了!而且研究發現將來孩子開口說話之後,家裡有使用手語的寶寶和沒有接觸這種早期溝通方式的其他寶寶來說,有接觸的孩子,字彙量跟認知的能力都有更好的表現。

         那我們接下來就來進一步來談談,嬰幼兒腦部跟語言學習之間的關係,而我們該如何開發孩子的語言潛力呢?自從科學家研究腦部發展的技術更加精進之後,我們知道了人類嬰幼兒的腦會製造過多的神經連結,舉例來說,研究發現我們人類一出生的時候是可以感受到非常微妙的聲音改變:哪樣子的聲音是我們新生兒就能區辨的呢?出生兩天的嬰兒就可以區別他自己的母語,跟外來語言的差別。三天的新生兒可以區別自己的媽媽跟其他媽媽的聲音。還有美國嬰兒可以區別美語與義大利語、美語與西班牙語的差別,這些研究都讓我們非常驚訝。而持續的研究發表更引起重視孩子外語學習的父母的注意,這件事情是:嬰幼兒敏銳的區辨聲音能力會因為生活環境的刺激持續進步,一直到大約十歲左右開始減緩下來。


        我們知道新生兒的腦到兩歲之間,會製造過多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到一個時期,會開始減緩,這中間的過程是什麼呢?腦神經連結會因為環境的刺激、有持續的使用、有在鍛鍊而更加活躍、連結更加牢固,而較少運用的功能呢,神經細胞的連結會相對的鬆散、慢慢的會減緩、或者它會消失。也就是說,我們提供嬰幼兒的語言環境不會讓他們無限擴展聲音敏感度的,反而是會讓他們更有選擇力。也就是說嬰兒會對他自己母語的聲音特別敏感,逐漸就會忽略母語當中沒有的聲音。

        那麼對注重孩子外語發展的家長來說,我們如何幫助孩子保留外語學習的潛能呢?我想不只是外語,包括母語之外的方言,因為家庭文化的不同,常常會有一家人使用超過一種的語言在進行溝通。我們如何幫助孩子保留這樣敏銳的語言學習潛力呢?

 

        因為人類「辨音」這個語言能力比較早達到高峰,所以時常讓孩子有適合他年齡的、優質聽力材料的接觸是很好的鍛鍊方式。

 

        以中文創作的童謠裡面,孩子在還沒有進入閱讀之前,敏銳的聲音區辨能力就幫助他們學會有趣的韻文、歌謠。比如說:一首由李紫蓉小姐創作的「向前走」是這樣念的:點點頭,搖搖頭;動動肩膀,甩甩手。跳一跳,扭一妞!手牽手呀,向前走!

 

        拿美語的例子來說,最好的辦法是我們和孩子在家時,父母讀美語繪本來說故事給孩子聽,不僅可以保持外語聽力時常的接觸,更能夠增進親子關係。而家有雙語環境的孩子,因為父母帶著各自的母語或者方言,讓孩子輕易能夠浸潤在雙語的溝通環境裡面,更證明了時常聽不同語言的孩子,他們對語言裡頭聲音的區辨度特別的敏銳。

 

        我自己時常接觸到,因為孩子要學美語而要重新開始學美語的爸爸媽媽,家長會從選幾本優質的繪本故事書開始:要選什麼樣的主題?圖片生不生動、劇情是怎麼樣安排的呢?家長到網上去搜集資料、過程當中查閱線上字詞典,跟著字典的發音練習,然後到能夠為孩子讀一本繪本故事。這個過程當中,因為要教孩子而先自修了一番,無形之中,豐富了家庭生活的內容。

 

        我非常支持、鼓勵爸爸媽媽這麼做,而不要輕易以所謂標準發音的光碟和電視節目,這些來作為主要的外語學習材料,這些來源對孩子而言,影音看起來是一種很精緻的享受,似乎非常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是教育更重要的一環一定是,我們的孩子接下來要面對紙本的學習、要建立閱讀的能力。我們從孩子小的時候,慢慢的培養他們翻書的習慣,看圖、看字聽到爸爸媽媽唸書的聲音,這樣的正向的語言經驗是非常寶貴的,雖然不比開電視播影片輕鬆,不過價值是無限的!


        所以我們知道了,語言環境對孩子腦部神經發展的影響非常的大。大約是青春期以前的孩子在語言的聽、說能力上比較容易學習成功。那麼之後才開始接觸外語的孩子呢?這個時期的孩子學習外語的優勢,是在文法規則和閱讀能力上面了,因為這些需要腦部大量分析,得靠充分發展的邏輯能力才能達到精熟。

813三部曲早教講堂愛爾莎_3618

        這邊這個圖要給大家做一個參考,0-3嬰幼兒階段的腦部發展為什麼佔了人生發展當中這麼重要的三年呢?我們藉由最下面四個圖片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腦部神經之間的連結在剛出生的時候是還沒有開發的。像是剛剛出廠的一台完好的設備,那要用這個設備讓他各個功能能運作得非常順暢,以人類的成長的來,是要暢通「連結」的功能。我們是需要不斷用「經驗累積」的方式去建立堅固的功能連結的。語言學習當中「辨別聲音」這個敏的能力就是在人生前2-3年之間,會經歷神經密集連結而後趨緩下來的。我們看到圖中第二張,已經和第一張很不一樣了,腦連結擴充了很多,兩個月大寶寶的腦神經連結分布得非常緊密,一的寶寶繼續朝峰邁進。最右邊這張是28的成人腦部狀態,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有許多因為環境當中的刺激某些部分的減少,功能不再使用之後而消失的連結。也就是空白的區塊 。

 

        學習各種能力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漸進的發揮創造力的過程,腦部的可塑性讓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能夠用手語來溝通。已經過了語音敏銳高峰的孩子呢,他也有他學習語言的優勢,我們因為更加了解寶寶的發展,就能選擇更適合的教育、教養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我今晚的分享到這邊,非常謝謝大家這個時間陪我一起在線上,我們現在就開放討論跟提問!

 

 

arrow
arrow

    新新寶母 N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