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各位「媽媽咪呀媽咪幫」的家長們大家晚安,我是來自於台灣的NUTURER新新寶母講師徐意晴,同時我也是CBM母嬰按摩聯盟、BSS寶寶音樂手語聯盟和DS寶寶動知瑜珈聯盟的講師,在台灣擔任針對家長、老師、褓母的課程講師。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在媽媽咪呀公司進行這一場「全方位嬰幼兒潛能學習」,希望今晚的講座內容,能夠帶給各位家長不一樣的想法,和您的寶寶一起激發出美麗的火花。

      好多年以前,潛能開發就被大家討論著,這個詞大家一定不陌生,到底潛能是什麼?什麼是全方位的潛能?而什麼樣的方式才適合嬰幼兒的潛能開發呢?

今天,【人初千日】好生活系列,要和大家聊聊全方位的嬰幼兒潛能學習!

       相信寶寶聰明、健康、活潑,是所有爸爸媽媽的期望,寶寶的一切都一定是最好的,但除了穿得好、吃得好、用得好之外,還有什麼可以給他呢?

其實,寶寶的【人初千日】,是人類的一生當中,在身體、心靈、發展,以及大腦方面最快速的階段,就像是建築當中打地基階段,在這初出的重要時刻,爸爸媽媽和寶寶的互動,對寶寶的各項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和寶寶親密感及依附感的建立是最重要的!

什麼是親密感及依附感呢?

親密感 親密感是指和另外一個生物體彼此之間的現象,和「共振共舞(entrainment)」常常被相提並論, 它所指的是當兩個生命體因為物理距離相互靠近時,會產生相互影響的一種感受,即使是僅僅屬於對方的喜怒哀樂,自己都會感同身受。一般泛指親對子的感受。

依附感:則是一種我們對生命當中的特定對象,感到強烈的感情連結,當我們和他們互動時,會感到快樂,遇到沮喪時,他們靠近會給予我們安慰。一歲之前的孩子,都會對爸爸媽媽產生各種形式的依附感。

         在生物的本能上,孩子沒有辦法不對爸爸媽媽產生依附感,因為依附感是生存的基礎,所以我們只能檢視依附感的品質,而爸爸媽媽卻會因為各種因素不對孩子產生親密感,所以要檢視的是強化親密感和感擾親密感的元素

但我們其實可以將依附感和親密感視為相同的一件事,兩者都和親子互動的方式和品質息息相關,這種親子關係也會影響嬰幼兒成年後的人格特質

上方這張圖片,可以讓大家了解,親密感形成的循環

另外,會影響親密感的元素則有哪些呢?

強化親密感的元素包含了:感官的互動、遊戲與娛樂、良性的環境,以及有品質的相處時光...等因素

相對的,會干擾親密感的元素則有:分離、不安全感及不利於周遭環境的因素等,都有可能影響親密感的建立...等

接下來,再和各位爸爸媽媽們說明,依附感發展的四個階段有哪些:

前依附感階段(出生-6週)

依附感發展中階段(6週6個月8個月)

依附感清楚分切階段(6個月8個月18個2歲)

這個階段中,6-8個月開始產生常聽說的「分離焦慮」,這個分離焦慮常在15個月左右達到極致,會尾隨或是攀附在成人身上,當成探索環境時候的安全基地.....

互惠關係形成(18個月2歲以上)

指的是2足歲左右孩子,便開始會使用協商方式,取代分離時候的抗拒行為

從以上這四階段的親子互動經驗,孩子會建立起親子親密連結,而成為他人格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上面說了這麼多親密感及依附感對孩子的影響及重要性,究竟要如何建立和孩子間良好的親密及依附感?而親密感及依附感又和寶寶的潛能開發又有什麼相關?

        其實 ,前面有提到,孩子親密感的建立,在於感官的互動、遊戲與娛樂、良性的環境,以及有品質的相處時光,因此,我們可以藉由每日和寶寶的互動,例如:寶寶按摩、寶寶瑜珈及寶寶手語...等活動來進行。

        首先先來談談「寶寶的按摩人類自胚胎開始,發展最快速的神經系統就是觸覺,他在親子關係中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觸覺是一種愛的表達,透過觸覺,親子間能建立美妙及富有娛樂性的交流。

        新生兒在眼睛張開前,透過與父母之間親密的身體接觸,與周圍的環境互動,開始探索世界。人類在出生不久之後,雖然還不會說或看,但能憑直覺觸摸。嬰兒嘴唇上的觸覺細胞使他們能夠吸吮母乳;他們的雙手會向外伸出,以探求溫暖。觸摸使得人們知道自己與其他物體之不同,讓人們知道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其他人。媽媽是嬰兒情感依偎的首要人物,當嬰兒躺在媽媽懷裡吸吮母乳時,會用手撫摸母親乳房。觸摸,亦可以使親子間情感相連,彼此相愛,當爸爸媽媽在幫忙嬰幼兒洗澡、穿衣以及換衣服時,其雙手與嬰幼兒的身體接觸,這是親子間相互瞭解的時刻,同時也建立著情感上的依附。

        觸覺同時也是人體最大的接受器官,藉由著撫觸給予寶寶安全感、幸福感,也是我們認識世界,與學習的第一個方式。在寶寶出生後就可以和寶寶進行的活動,對寶寶而言,當爸爸媽媽輕碰觸、安撫、餵食等一系列的感官刺激,將這些訊息傳達到腦部主管社會情緒、溝通,是很重要的感官經驗,也是一種情感建立的經驗。當家長因為寶寶所發出的訊息而調整自己撫觸的同時,寶寶也正學習做個好的溝通者。

        另外,從嬰幼兒認知發展的觀點來看,嬰幼兒按摩亦可算是一項美好的認知活動,根據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展期,0 2 歲的嬰幼兒,在認知發展上處於感覺運思期。

在感覺運思期,嬰幼兒主要是視覺、聽覺、 觸覺與手的動作來吸收外界的知識。在嬰幼兒按摩的情境中,父母會以輕柔的聲音對嬰幼兒說話, 例如,當父母要開始為嬰幼兒按摩時,會先徵詢嬰幼兒的同意,會對嬰幼兒說:我們來按摩好不好?或是父母在按摩手掌的時候,會對嬰幼兒說,這是你的手掌,我現在要替你按摩手掌囉!在此過程當中,嬰幼兒聽到父母說重複的話語,因而產生記憶。如此一來,就增加了嬰幼兒會身體認知的概念。

        接著來和大家分享針對寶寶腹部的按摩,這幾個簡單的按摩,結合簡單的瑜珈,被暱稱作是寶寶的維他命式按摩,如果寶寶有便秘、脹氣、腸絞痛等情況,可以藉由這樣簡單的按摩手法來舒緩寶寶的不適感;平常也可以幫寶寶做這樣的腹部按摩,就像我們大人也會吃維他命保養身體的意思是一樣的喔!

水車法按摩

膝蓋上彎式瑜珈

日月法按摩

膝蓋上彎式瑜珈

進行這些按摩瑜珈時可以一邊跟寶寶唱唱歌,每回合重複這一系列的手法3次,一天2-3回合,至少進行2週,這個程序花費約5-10分鐘,簡單又有趣,大家可以和寶寶一起試試看喔!

          接著,當寶寶對自己的身體認知感越來越強烈,就可以藉由嬰幼兒動能知覺瑜伽和寶寶做遊戲互動,寶寶的發展過程中,大腦和身體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而大腦要怎麼和身體溝通呢?

      人類進行身體活動的時候,運動覺的刺激會傳送無數電脈衝資訊到腦部,為了完整完成一個運動動作,腦部的所有部位必須彼此整合,藉此強化了功能。

        嬰幼兒初期動作以反射為主,為了進行某些重要的發展,嬰幼兒許多反應深受反射控制,當運動覺刺激逐漸增加,嬰幼兒的動作會漸漸由更高層次的腦部功能所控制,增加自主性,自主的又會再次回饋到腦部,再次強化腦部功能。

例如:左半腦與右半腦的連結刺激,能活化胼胝體,配合視覺,進行靈活的跨側活動

什麼是胼胝體呢?人腦分成左右兩個半球,左右大腦半球之間,仰賴著許多神經纖維來將兩者聯繫在一起,其中最大的一束便稱作胼胝體,胼胝體約有22.5億個神經纖維。 

胼胝體約在胚胎發育至12週大時開始發展,在胎兒1720週時成型。

       簡單的說,胼胝體的功用,聯絡兩邊大腦半球各個對應的皮質區,就是將儲存在一側大腦半球皮質內的信息提供給另一側大腦半球上對應的皮質區使用。

一般人每天都會做的跨側動作是什麼?走路(因不會同手同腳)

寶寶呢?例如:寶寶喝奶扶奶瓶或吃手

單側協調(單手扶奶瓶)、雙側協調(雙手扶奶瓶)、跨側協調(手腳跨側交叉)例如:寶寶爬行

         現在請爸爸媽媽們跟我一起做個小小的活動,先聽完我的指令在開始動作喔!請爸爸媽媽站起來,走到你們家的廚房,拿起你常用的杯子,裝一些溫開水後,然後再回到電腦前面來... ,請大家開始動作,大家都完成了嗎?

        這個簡單的指令,可以用來解釋大腦和身體如何的溝通,首先,我請大家聽我的指令,在我說了一連串的指令後才開始動作,這時候爸爸媽媽們聽到了我的指令,你們大腦開始去思考等等要做的事情的內容,接著到了你們家的廚房(不管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到你家的廚房都好,走的、跳的、跑的... )然後拿起你常用的杯子(眼睛開始搜尋你常用的杯子放在哪裡),然後將杯子拿起來,裝一些溫開水(先裝冷水還是熱水,或是你們家裡已經有恆溫的溫開水,裝多少也是自己決定),每個人對溫開水的定義和接受程度不同,所以相信大家的溫開水溫度一定也不一樣,然後再請爸爸媽媽們回到電腦前面來。

        這一連串的動作下來,你的大腦和身體已經完成了這次溝通了!我們可以說,人的感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前庭平衡覺、肌肉關節覺)接收了指令回傳給大腦,大腦發號施令,給你的身體,來去走(來回廚房)、去拿(拿杯子裝水)這就是大腦和身體的溝通方式,我們稱做運動覺

也可以這樣解釋運動覺

  • 是一種知覺身體的位置、重量、肌肉緊張度, 和運動的感覺。
  • 指的是學習必須透過身體的活動, 而不是單純只靠聽和看而產生。
  • 嬰幼兒幾乎都是運動覺學習者

        提到了運動覺,就不能不說到感覺統合了,在寶寶運用運動覺學習的過程中,感覺統合的是非常重要的,寶寶的每個發展動作,動作上的協調,開始扶著奶瓶喝奶、趴著的時候會抬頭、開始練習翻身、從翻身到坐起來、會蠕動爬行、四腳爬行、扶著東西站立、扶著東西移動、放手走路、跑、跳... 等等的動作發展,都跟感覺統合息息相關,我們也可以說「感覺統合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因此,寶寶按摩嬰幼兒動能知覺瑜伽,可以說是大腦的兩塊拼圖,要能完整地拼上,身體是唯一的途徑

接著,和大家分享DS嬰幼兒動能知覺瑜伽裡的幾個靜態瑜伽動作式

雙手交叉式

雙腳交叉式

手腳交叉式

雙膝上彎式

腳踏車式

現在,我們了解了寶寶按摩嬰幼兒動能知覺瑜伽,在這兩個親子互動的過程當中,當然一定也少不了說話,只是寶寶還這麼小,都是我們在說,他到底了解嗎?我們要怎麼知道他的想法和需要呢?這時候寶寶音樂手語就是最好的工具了!


什麼又是寶寶手語?

        寶寶手語就是利用手勢來和前語言期的嬰幼兒 (約0~2 ) 溝通。用手勢和小孩子溝通其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一般人都會自然地使用,只不過過去更大量使用於聾人家庭,或者有語言發育障礙及認知障礙的孩子。

       然而,在許多嬰幼兒早期溝通方式的研究裡,有不少非聾人家庭的寶寶,在與他們的互動過程中,常常帶入寶寶手語,接觸嬰幼兒手語的寶寶在兩歲時,已經有兩歲半的口語能力,而且能夠組織較長且較複雜的語句。他們比起沒有使用嬰幼兒手語的孩子,有超過平均三個月以上的語言優勢。三歲大的寶寶有將近四歲寶寶的口語能力。
        並且親子之間的挫折感較低、親子之間的關係較為親密之外,口語發展說話的能力優於沒有接觸嬰幼兒手語的孩子,因此寶寶手語對於孩子和家庭的正面影響備受肯定。

       以上和大家聊到了寶寶的按摩嬰幼兒動能知覺瑜伽,以及寶寶手語,這看起來不過就是平常生活中就可以和寶寶互動遊戲的方式,和潛能有什麼關係呢?

        事實上,嬰幼兒的潛能學習,不是在於給予寶寶什麼樣的課程內容、積木、教具、字卡亦或是影片,而是給予寶寶完整的陪伴,藉由寶寶按摩在親密感及依附感的建立,讓寶寶有安全感、信任感及幸福感;嬰幼兒動能知覺瑜伽,讓寶寶在成長中的動作發展上,能夠更認識自己的身體,使用自己的身體來完成每一項動作發展的任務,進而建立起自信心;在每天的生活當中,運用簡單的寶寶手語互動和寶寶溝通,降低親子間的挫折感;每日藉由這些小小的互動過程,就是全方位的嬰幼兒潛能學習!讓寶寶有好心情,開心的親子互動,就更能幫助寶寶學習。

今晚和大家的分享就到這邊,祝福每個孩子都滿滿的愛的環境下開心長大,晚安!

講者:徐意晴

NUTURER新新寶母專業講師

CBM全球母嬰按摩聯盟講師

DS全球嬰幼雃動能知覺瑜珈聯盟講師

BSS全球寶寶音樂手語講師

 

arrow
arrow

    新新寶母 N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