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期刊p1.jpg

      隨著空間中到處飄送著聖誕歌曲,空氣中的冬季涼意也越來越鮮明了,華人文化中向來擁有豐富的冬令進補觀念,同時重視食補遠遠大於藥補,所以當寒雨飄,北風吹,家家戶戶就不約而同的飄出各種燉、滷、煮、熬的香氣,不過,對於家有【人初千日】成員的家庭,傳統的冬令進補食物不見得是適合全家大小的選擇,反而是尋常的親子共食經驗,更能夠填滿小寶貝們成長中甜蜜的冬令親子共食記憶。

      大部份的爸爸媽媽在小寶貝大約4~6個月之間,通常會開始讓小寶貝在母乳或是配方乳之外,嘗試一些副食品,一方面可以補足這個階段對於維生素D鐵質的需求,一方面也是讓孩子在各方面,漸進式的適應成人的飲食。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進行「食育」的關鍵階段。

 

      寶貝究竟何時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其實沒有絕對的時間點。

       NBF(Natural Baby Food)寶寶天然副食品聯盟建議,除了月齡之外,還可以參考的指標包含:寶寶的體重是否已經達到出生體重的兩倍?或是接受瓶餵的寶寶,一天的奶量攝取已經超過1000c. c.,還常常表現出餓的線索?當然,寶寶的其他發展線索也一樣的重要,像是寶寶看到成人桌上的食物,是否表現出興趣?這表示寶寶已經產生主動「吃」的動機,或是是否開始有模仿大人咀嚼的動作?是否已經能夠在有支持的狀況下坐直身體,抬著頭並擁有手部一定的協調性?此外,如果用湯匙餵食寶寶乳汁時, 寶寶不會反射性地把湯匙往外推送, 而會使用類似咀嚼的方式, 上下移動牙關, 並且開始有「自主吞嚥」的動作,都表示寶寶已經準備好了。如果家長很密切的和寶貝互動,就可以很容易找出適當的開始副食品時機,而不會被眾多網路資訊弄得頭昏腦脹了。

      從一開始嘗試副食品,到大約一足歲,可以和成人吃很類似的飲食為止,這中間的過程就是寶貝循序漸進的「學習期」,這個階段還是需要母乳和配方乳,但是可以隨著副食品吃的狀況越來越順利和份量慢慢增加,而漸進式降低對於母乳和配方乳的需要,這個階段並非表示母乳或是配方乳不重要了,尤其是母乳(特別是親餵)所提供的是寶寶更多心理的滿足,但是母乳和配方乳在滿足寶寶「熱量需求」方面所佔的比例確實會慢慢的下降。

      因為這是一個「準備期」和「轉換期」,所以爸爸、媽媽們還是容易對於副食品究竟該怎麼吃感到無所適從,此時的孩子們就像剛剛進入一個全新領域的新手,會很需要爸爸、媽媽的的引導,才能漸漸地建立起對於這個新領域的認識和了解,從而精準掌握新領域的一切,甚至開創新局。所以,在食物的嘗試上也是一樣的,寶寶並不是「縮小版」的大人,他們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發展和需要,但是寶寶們也不是和大人「截然不同」,他們也有和大人類似的部份需要。

      在同樣面對食物誘惑很豐富的現代社會,孩子們會對於不同的食物感到興趣是很正常的,他們喜歡用觸摸、嗅聞、啃咬…等等感官豐富的方式,來探索環境一切,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以多讓孩子一起參與備餐,或是提供孩子食物的原貌讓孩子探索,只要關注安全事項,這樣的過程是意義非凡的,特別是對於飲食有高度覺知的家長,挑選當季食材、健康有機食材、天然食材….等等,在潛移默化的狀態之下,即使最年幼的寶寶,也可以敏感的感受到家中的飲食習慣。

      不過,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咀嚼系統、肌肉系統…等等畢竟還處於發展中的階段,這個道理其實很淺顯易懂,就像家有樂齡家人的時候,因應老人家牙口不好,也會在備餐上用不同的方式, 讓食材好入口,讓食材更容易被消化,所以為年幼的寶寶,依據他們咀嚼能力的發階段和各類消化酶的發展階段,慎選食材與部份進行恰當切磨,是非常正常的副食品備食方式,不需要採取太過度的兩極化思維。

      身為爸爸媽媽,另外一個大家幾乎都共有的經驗是,自從家庭從兩口組,升格成三口組,是整個家庭產生化學變化最大的時期,改變的不單單是人口數,幾乎生活的每一個面向都產生了變化,當然也包括「吃」這一件大事情。其實生活本來就是在不斷因應改變和適應的一個整體過程,當小寶貝加入了家庭的一員時,爸爸媽媽們也因此面對部分的生命改變與升級是很自然,但是的確需要一點時間適應的過程,在飲食上,爸爸媽媽無需突然很委屈的,為了幫寶貝準備特別的食物,佔盡所有的時間,落得自己只能吃麵包、泡麵果腹,當然也不適合威權的認為,孩子就是要適應自己,所以完全不為孩子特別在備餐上花心思。事實上,每個家庭成員本來就有口味喜好、身體需求、特定食物禁忌… 等等的差異,家中的備食者,其實向來就是個神奇科學家,總是能做出滿足一家大小需求的餐點來,家有「人初千日」的寶貝成員更是如此,爸爸媽媽其實也可以運用差不多的當令食材,同時準備爸媽和寶貝的美味餐點。

      親子共食一樣的食材,不但方便,更能給寶貝良好的「食育」,了解食物的各種變化,增進同桌共食的甜蜜家庭回憶,並且也因此讓爸媽自己開始在「吃健康」這件事情上更有努力的動機。

以下就介紹幾種很適合在冬令時節,讓親子共食的幾道美食佳餚:

親子佳餚一:有機蘋果汁/泥+蘋果泥丁馬鈴薯沙拉

      冬天是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蘋果不但外型美,容易引起寶貝興趣,可以作為親子「食育」的好素材,同時富含維生素 C,直接吃能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並且富含各種膳食纖維, 能潤腸通便,還有果膠, 能吸附腸胃道細菌, 獲得收斂止瀉的功效。不過,還有一個吃法是蒸熟了吃,大家熟知,蘋果當中含量豐富的鐵質, 是寶寶離乳期很需要的,但是,一旦接觸空氣, 便因氧化產生顏色和口味的變化, 不過, 經過蒸食之後, 色澤可以保持鮮豔的黃色, 更提高寶寶食用的興趣, 蒸食過後的蘋果, 更能夠去除寒性, 轉為溫熱的性質, 所以在中醫上還普遍被相信具備止咳的功效, 先蒸煮之後的蘋果, 也有很多家長表示,減少了寶寶食用之後過敏發生的機率。

材料:有機蘋果1/2個(去皮切丁)、馬鈴薯1個、紅蘿蔔1/4個、蛋1個、沙拉醬少許

寶寶吃好:

將蘋果直接打汁、磨泥,對等量開水讓寶寶享用,或將蘋果以電鍋蒸熟,將湯汁對開水或是磨泥後對開水,讓寶寶享用。

您吃更好:

準備寶寶副食同時,把馬鈴薯、紅蘿蔔、雞蛋一起放入電鍋蒸熟,加入蘋果丁/泥(生吃或蒸熟皆可)、沙拉醬一起享用。

 親子佳餚二:南瓜好棒棒+山珍海味南瓜燉飯

      南瓜的美麗黃色,來自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他們都是脂溶性維生素,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黏膜修復,外來的病毒細菌要侵入人體,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就是遍佈在口、鼻、腸道… 等等地方的黏膜組織,像是南瓜、紅蘿蔔、或是其他深色蔬菜、豬肉、牛肉..等等紅肉的食材,富含能修復黏膜上皮組織的營養素,也很適合在冬令季節食用。寶寶的部分是否要添加肉類食材,可以依據寶寶的月齡來考慮添加,寶寶用來消化蛋白質的蛋白酶、和消化脂肪的脂肪酶和膽汁,會漸漸在七、八個月左右成熟,此時便可觀察寶寶接受狀況添加。

材料:南瓜1/4個、白米飯、洋蔥切末(少許)、香菇ㄧ朵(切丁)、雞胸肉ㄧ瓣(切丁)

寶寶吃好:

將蒸熟的南瓜搗成泥狀,等溫度降至適當,由寶寶自己使用米餅沾食

您吃更好:

熱鍋後下橄欖油拌炒洋蔥、雞胸肉、香菇….等至香氣出來,加飯翻炒。接著加水中火滾後再入南瓜泥轉小火攪拌,拌煮至濃稠狀時加少許鹽巴調味即可,也可添加起司、胡椒粉… 等調味。

 親子佳餚三:鈣好吃米餅+五行鮭魚炒飯

      寶寶需要開始使用副食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要開始補充更多的維他命D,維生素D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血液中非常需要維他命D來讓免疫T細胞活化,才不會造成無法察覺感染或病原體威脅的狀況,並讓身體的免疫機制更為完備,如此一來,也相對的比較不容易感冒,萬一身體有了損傷,也比較容易癒合。攝取足量的維生素D同時可以強化鈣質的吸收,對於都亟需鈣質營養的親子來說,是很適合親子共食的食材,各種具備豐富的維生素D的食材包含了色彩美麗的鮭魚、香菇、雞蛋….等等。

材料:白飯ㄧ碗、鮭魚適量去刺、洋蔥少許(切末)、紅蘿蔔少許(切丁)、玉米筍(切丁)、杏鮑菇1朵(切丁)、蔥少許

寶寶吃好:

鮭魚蒸好後,與米飯和在一起,取小塊壓成圓形米餅狀。

 

 

您吃更好:

熱鍋將鮭魚煎香,移出鍋將肉弄散.接著用鮭魚餘油炒洋蔥再炒紅蘿蔔、玉米筍、杏鮑菇炒出香氣後,把白飯下鍋拌炒,緊接著下弄鬆的鮭魚跟蔥,然後加調味,全部拌炒ㄧ下即可。

 親子佳餚四:三色時蔬五倍粥+暖身桂圓粥

      依據寶寶身體消化酶的發展,四、五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能分泌消化澱粉的澱粉酶,所以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們都會把澱粉類的食物,當成寶寶第一口嘗試的固體食物。常常被用來給予寶寶嘗試的澱粉類副食品當中,又以米飯是最常被選擇的食材,一方面這是我們日常最多人食用的主食,另外一方面,這也是相對不容易引起寶寶過敏反應的食材。因為寶寶的吞嚥能力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完全的成熟。爸爸媽媽在準備固體食物時,會準備介於乳汁的液態和成人食物的固態之間的選項,因此粥品常常就是爸媽會有的選項之一。白米含有醣類、維生素B群、維生素E、鈣、磷、鉀等營養素。白米的維生素B1可以幫助醣類代謝;維生素E有抗氧化效果;所含的膳食纖維,可將腸內的膽汁排出體外,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促進消化。

材料:米半杯、各色蔬菜少許、桂圓肉少許、枸杞5-6顆、黑糖少許

寶寶吃好:

米跟水1:5煮好後, 打成粥狀。將蔬食類全部蒸過切成末, 以適合寶寶入口狀。

您吃更好:

 

以和寶寶一樣的白粥為基底,再把桂圓肉跟枸杞加入,並加黑糖攪拌即可。

 

作者介紹:張綵縈

  •   NUTURER新新寶母平台講師
  •   NBF寶寶天然副食品設計與實作講師
  •   DS嬰幼兒動能知覺瑜珈講師
  •   CBM孕產按摩講師

 

 

arrow
arrow

    新新寶母 N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