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猴子瑜珈-寶寶親水圖-2.jpg  

 

近年來, 【人初千日】重要性的覺知,使得台灣整個社會開始越來越重視嬰幼兒時期的發展和活動, 相較於過去, 很多不了解的人誤以為幼教(保)僅僅包含3-6歲階段的教育, 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因為對於這個0-3歲領域開始的重視, 越來越多針對0-3歲的課程與活動開始發展, 寶寶親水游泳就是其中一個漸漸受到重視的領域, 然而, 多數參與寶寶游泳活動的家庭, 還是以一般家庭為主要的族群, 針對高風險的家庭, 仍然是需要推廣的一個重要領域。

 

所謂高風險家庭指稱非常多類型的家庭, 而家有特殊需要寶寶的家庭肯定是其中之一。 

IAF優兒河馬親水親子課3.jpg

通常, 生下有特殊需要寶寶的家庭, 一開始會經歷一個“家庭危機”的階段, 即使是懷孕期間已經知道寶寶的狀況, 而有意識的決定生下寶寶的家庭, 也通常會因為這個寶寶為整個家庭帶來的種種挑戰, 感到“震驚”, 這樣的震驚感受, 伴隨著很多的有形無形壓力, 會讓家長開始出現很多複雜的情緒, 包含部分的莫名“罪惡感”, 希望能做某些事情改變現況的“討價還價”心態, 都是非常正常, 需要被周邊的親友支持的感受。 

即使是已經走過著樣的“家庭危機”階段, 來到了“接受”狀態的父母, 仍然需要很多的資訊和資源, 來支持他們漫長的教養之路。這時候, 能引導他們“看見”他們原來沒有看見的寶寶能力, 就顯得異常重要。因為這種“看見”會增加他們對於寶寶未來的更多信心, 也對於親子關係有很大的幫助。寶寶親水游泳的活動, 這時候就扮演了很好的角色。

iaf嬰幼兒親水游泳師訓照片6.jpg

 嬰幼兒在子宮當中, 一直都是親水的,  只要介入的方法正確, 多數的嬰幼兒對於親水的過程通常不太排斥。水的獨特包覆感, 和浮力的環境, 給予寶寶一種和陸地上截然不同的感受, 也開創了一個讓寶寶認識自己身體, 使用自己身體的好機會, 對於特殊需要的寶寶尤其如此。 

舉唐寶寶的狀況為例, 很多都知道, 唐寶寶是第23對染色體異常, 使得寶寶在外觀上有眼距比較寬, 臉部稍顯平板的視覺特徵, 認知能力有中度到重度的障礙, 以及肌肉的張力偏低的狀況。

在嬰幼兒時期, 唐寶寶最明顯的特徵是肌肉張力偏低, 感覺上似乎相對的不能抵抗地心引力的吸引, 只要被平坦的放在地面上, 四肢就相對地貼平地面, 肌肉張力是動作發展很重要的條件, 過低的肌肉張力, 可能是後續動作發展或是語言發展(說話也需要口舌喉頭肌肉的配合)遲緩的主因之一, 水中的阻力大於空氣中的阻力, 所以肌肉張力偏低的寶寶, 在水中移動肢體時, 需要更大的力氣, 這個練習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嬰幼兒發展肌肉張力, 相對的, 水中的浮力也大於空氣中的浮力, 我們知道, 泳者之所以能在水中呈現漂浮, 是因為重力和浮力相互抵消, 浮力的大小決定於一種稱為“比重”的性質,  嬰兒的身體因為脂肪比例大於肌肉比例的關係,  比重比較小, 所以浮力相對就比較大, 因此, 比較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 相對於在陸地上, 更能夠完成各種自主性的動作, 水的阻力加上浮力這兩個因素, 讓寶寶的肌肉張力能夠獲得很好的發揮, 這些肌肉張力方面的進步, 也會貢獻到嬰幼兒其他領域的發展, 所以, 不但對於一般寶寶很有幫助,對於特殊需要的寶寶更是非常有利的環境。

水還能同時刺激各個不同的感官, 很多特殊需要的寶寶因為反應通常不像一般寶寶來得直接, 也因為父母經常已經處於過度疲勞的狀態, 所獲的的感官刺激相對的不足, 但是在親水的環境當中, 嬰幼兒同時獲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平衡覺(在水中重力影響小, 所以身體獲得更多前庭刺激)、肌肉關節覺(水壓會持續給骨骼和肌肉這方面的刺激), 減輕發展上遲緩的不利因素。

肌肉張力偏低的唐寶寶通常不太愛動, 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肌肉張力太低, 在陸地上受到強大重力影響時, 動起來相對疲倦, 但是因為長期的不愛動, 兒童時期之後一直到中壯年之後的唐寶寶, 幾乎都很容易發展體重過重的問題, 但是在水中相對的容易動, 而且需要消耗很多熱量, 會讓唐寶寶比較有機會保持身體的體型和健康, 也會因為在水中擁有的自由度和獨立感, 讓他們對掌握身體更有自信心。當然,在親水的環境當中,爸爸媽媽比較容易「看見」寶寶的能力,而更能將寶寶看成獨一無二的孩子。

在我們現有的環境當中, 雖然在對於特殊需要的寶寶“友善”這件事情, 已經不斷在增加和進步了, 但是“競爭”的現實, 還是讓包括唐寶寶在內的特殊需要家庭和孩子感到相當挫折, 不過, 在親水環境當中, 是對於肌肉張力低的唐寶寶相對“公平”的環境, 較低的肌肉張力或許在陸地上完成各項動作並不吃香, 可是在水中卻相對的有比較好的浮力(肢體放鬆相對比重就比較輕), 這樣的另類“贏在起跑點上”也通常能很有效的幫助這些有需要的家庭, 建立更多的自信心。

永遠記住, 特殊需要孩子和大家相似之處, 永遠多於相異之處, 愛與關愛, 仍是幫助他們的不二法則。

作者:鄭宜珉
IAF亞太嬰幼兒親水聯盟講師
NUTURER新新寶母講師平台召集人
教育部大專院校講師

鄭宜珉修圖 小.jpg

 

 

 

 

arrow
arrow

    新新寶母 N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