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鄭宜珉   NUTURER新新寶母推廣中心召集人 

----------------------------------------------------------------------     
        一個寶寶的出生,對所有的家庭都是一件大事,在寶寶從懷孕開始往後的1000天這個「人初千日」的階段,爸爸媽媽幾乎每一件事情,都得面對各種抉擇,即使是最基本的寶寶該吃什麼這件事,也常常弄得爸爸媽媽人仰馬翻,不但家裡面每一個成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對寶寶到底該吃什麼有意見,網路上的團媽、部落客也永遠有各種經驗分享,加上各路「專家」都來湊熱鬧,有些大聲疾呼寶寶什麼都能吃,百無禁忌,有些則是呼籲只能吃特定的東西,其他都不能吃…..,搞得新手爸媽們(有些二寶三寶的爸媽也還在困擾中)總是七葷八素,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電視廣告說:「聽別人說,不如聽專家說」,但是卻忘了告訴爸爸媽媽們,到底誰才是專家,誰是專門騙人家。更忘了告訴爸媽,萬一專家們彼此不同意對方,他們到底該….聽聽哪一家??!

Baby eat.jpegbaby eat1.jpeg

        作為一個現代的爸媽,我們很幸運的擁有非常多的資訊來源,我們的育兒支持性資訊,已經不像過去,僅僅限於家中有經驗的長輩,因此,在篩選跟育兒有關的資訊時,爸爸媽媽們可以開始養成一種稱之為「覺知教養aware parenting」的育兒習慣和態度。意思就是說,當我們聽到一些「教養建議」時,要記住:那只是別人的“觀點point of view”,不是“科學事實scientific fact”,舉副食品這個領域為例,簡單的說,就是當一位專家告訴我們,孩子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時,在接受或是拒絕這個觀點之前,先試圖了解這個觀點背後所根據的科學事實是什麼,並且嘗試自己去了解這個科學事實是否屬實。雖然一般家長和所謂的「專家」仍存在部分的資訊落差,使得有些資訊的查證不見得這麼容易,但是經過這麼一個「覺知」的第一步,可以先篩選掉很多明顯錯誤百出,邏輯不通的所謂「專家說」。

        接著,告訴自己,對於自己的孩子,自己才是唯一的專家,不管這位一直告訴爸媽該怎麼做才對的所謂「專家」,擁有再高的可信度,他都不夠瞭解你獨一無二的孩子,專家的資訊可以參考,尤其是有品質的“科學事實”這部分,專家的“觀點”則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版媽、部落客的教養建議一樣,都是….聽聽就好,因為以上這些人給予的教養建議,只是“經驗值”多寡的差異而已,而這一些經驗值都不是你的孩子獨一無二的個案。唯有經過很多很多覺知的過程之後,找出來的教養作法,才會是“相對適合”自己寶貝的做法。不需要為了“挺”特定專家而全盤接受他們的所有資訊,更不需要盲目的跟流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專家們的資訊也有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忙碌、誤解、利益….)而“創造”出來的資訊,了解專家也是平凡人,只是在特定領域多受了些訓練而已,會讓爸爸媽媽在教養上,更放鬆些。

嬰幼兒副食品進階班0628.jpg

        再次拿寶寶的副食品作為例子,當一個寶寶的年齡漸漸長大,爸爸媽媽意識到似乎該給寶寶副食品了,常常是新手爸媽們最容易開始向外尋求教養資訊的時間點,一方面民以食為天,寶貝吃些什麼,從來都是一件大事,一方面寶寶此時也漸漸穩定,爸爸媽媽度過了難熬的新生兒階段,會開始想要更進一步學習和育兒相關的資訊。網路上隨便爬文,都可以發現一個副食品該怎麼吃的主題,就讓各方所謂專家華山論劍,好不熱鬧。

       這裏提供爸爸媽媽一個選擇副食品該怎麼吃這個主題的「覺知」方向,希望幫助爸媽在眾多觀點的選項上,找到自己獨到的觀點。在了解副食品的選擇上,建議爸爸媽媽們先了解寶寶的兩個重要系統:消化系統肌肉骨骼系統。

寶寶的消化系統
寶寶的消化系統在剛剛出生的時候並未完全成熟,也就是說,寶寶對於外來的“感染”是非常脆弱敏感的,所有進到小嬰兒嘴巴的東西,都會一路到達他們的腸胃道,但是此時他們的腸胃道並未準備好抵禦外來的細菌和病原體。在懷孕的時候,胎兒所有的營養來源,都透過媽咪臍帶的運送,所有生理廢棄物,也是透過胎盤過濾排除。所以,剛剛出生的寶寶通常會在第一週左右,產生約10%體重的下降,這是因為他也在適應從依賴母體到依賴自己的消化系統的過程。

從出生到大約六個月左右(個體有個別差異),是寶貝小小的消化系統,慢慢成熟,然後發展出產生酵素(消化酶),來消化食物,產生保護自我的抗體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對寶寶最好的食物,無疑的是母乳,因為母乳的脂肪含量特別高,比起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脂肪含有超過兩倍的熱量,母乳的高脂肪含量,可以符合寶寶此階段高度的熱量需求。

寶寶消化系統.jpeg

        雖然新生兒已經具備消化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但是因為胰腺的發展還沒有完全成熟,沒有辦法分泌像是比較大的幼兒身體所分泌的消化酵素,母奶當中所含的消化酵素和嬰兒的唾液,可以補足這個嬰兒消化系統上不成熟的缺點。加上控制食物進入嬰兒胃部的胃食道瓣膜也還未發展完成,造成寶寶容易吐奶。這個時期(大約六個月之前)的寶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最好只喝純母奶,以獲得最大好處,因為前面提到的各種嬰兒消化系統的缺乏成熟性,加上腎臟功能還沒有成熟,寶寶如果食用母奶(或是配方奶)以外的食物(包含水),就可能暴露在脫水、電解質失衡、或是營養攝取不足….等等的風險當中。

        Goldie Kiki哺乳圖去背.png

        大約六個月之前只喝純母奶的好處,還有一項和免疫力有關的好處,人類的消化道中含有一層黏膜,能保護腸胃道阻擋來自所吃的食物和液體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和污染,六個月以前的寶寶,這一層保護層並不成熟,所以寶寶面對感染時有比較大的風險,母奶當中的抗體,能夠在寶寶開始有能力產生自己的抗體(大約六個月大)前,獲得足夠的保護。六個月之前的母乳對寶寶的重要性非常顯著,還能夠幫助寶寶腸胃道的益菌叢生長,腸道內壁層更成熟,以減少病原體的侵擾。

        所以究竟何時開始可以給寶寶副食品,要等到寶寶腸胃道能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澱粉酶、消化蛋白質的蛋白酶、消化脂肪的脂肪酶和膽汁,漸漸在六、七、八個月左右成熟之後,才有能力慢慢地食用這一些母奶或是配方奶以外的食物。此外,大約4-6個月的寶寶腸道,是所謂的「開放性腸道」,能讓大的蛋白質分子,通過直接進入血管。這個「開放性通道」的造物者原設計,是要讓母乳當中的抗體能直接進入寶寶的血液,但是食物當中的蛋白質,也可能因此進入血液,造成過敏或是帶入病原體。因此,很多專家呼籲不要過早給予寶寶副食品,主要是基於這一些科學研究的成果而來的。但是,是否表示副食品的給予越晚越好呢?答案也不盡然。

寶寶的肌肉骨骼系統

        大約六個月之後的孩子,除了應該繼續給予母奶(或是配方奶)之外,副食品的提供已經刻不容緩,一方面因為此時正常來說,寶寶的體重應該已經達到出生時後的兩倍以上了,血液當中的血紅素含量比例,已經因為血液量的增加而被稀釋,光光依賴母奶當中的營養供給,已經不足以滿足寶貝鐵質的需求,所以副食品當中的各種營養素,能滿足寶寶的各種需求。

        但是副食品的供給,意義不單單是在於營養的提供,更牽涉到嬰幼兒的肌肉骨骼發展與動作能力發展,尤其是小肌肉細動作的發展。人類的新生兒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大部份的動作能力都來自於「反射」,包含吸吮吞嚥乳汁,這是一種足月產的新生寶寶不需要練習就能夠控制的能力。但是吞嚥乳汁以外的固體食物,就像寶寶學習坐、爬、走、跑…等等動作一樣,都是需要有後天環境的滋養和練習才能學會的動作。只是寶寶學習坐、爬、走、跑…等等動作,練習的是大肌肉的大動作,而咀嚼、吞嚥等行為,寶寶練習的是口唇頰等等部位的小肌肉小動作。這些部位的小肌肉,同時也是在寶寶未來進行說話、發聲等等需要精熟控制的肌肉群,不管是張力出現問題,或是控制他們的協調性不良,影響的範圍就不只是「營養吸收」這個面向了。此外,咀嚼這個動作本身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是一個小學生就知道的科學原理,所以,即使寶寶只是東啃啃、西咬咬,並未真的完全把食物吞進肚子裡,也能讓他的唾液充分的分泌。過度擔心寶寶會因副食品而過敏,或是無法充分攝取食物,而把食物切磨的過於細碎,都會造成寶寶的骨骼肌肉缺乏練習,而產生的各種後遺症的風險。就像寶寶動作方面的發展,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該出現什麼動作,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時程表,太晚提供咀嚼的機會,或是缺乏咀嚼環境對於嬰幼兒的傷害不容小覷。

        所以,綜合寶寶的消化系統發展與骨骼肌肉發展資訊,爸媽應該再回到所謂的「覺醒」教養的練習,副食品的給予,絕對不是越早越好,但是也不是越晚越好,就像寶寶的其他發展領域一樣,每個寶寶都有他們獨一無二的發展里程碑,但是仍然依循著一定的時間參考值。一般說來,寶寶自己會出現一些“準備好了”的跡象可供爸媽觀察,只要寶寶的年齡層大約在4-6個月之間,出現以下1-2種跡象
     1.
當每天瓶餵時,攝取奶量超過1000cc(或32盎司)以上,但寶寶還表現出餓的線索時

2. 當嬰兒體重達到出生體重的2倍時

3. 寶寶看到成人桌上的食物, 會表現出興趣, 或是有模仿大人咀嚼的動作

4. 用湯匙餵食寶寶乳汁時, 寶寶不會反射性地把湯匙往外推送, 而會使用類似咀嚼的方式, 上下移動牙關, 並且開始有“自主吞嚥”的動作

        爸媽就可以開始試著看看,給予寶寶副食品,並觀察寶寶的各種反應了。因為這些行為背後透露出的訊息,就是寶寶的腸胃道骨骼肌肉系統,已經漸漸成熟,雖然我們無法確切測量他們的成熟度,但是已經值得嘗試了。細心觀察仍然是此時的不二法則,寶寶的腸胃道不會在一夕之間突然成熟,所以同樣的道理,給予寶寶食物時仍然應該謹慎,雖然不需要過度緊張,聽從任何所謂「專家」的嚴格規定,但是也要避免太百無禁忌,例如含鉀、鈉太高的食物(超過寶寶需要量)還是要避免讓寶寶攝取,使用副食品之後每天都要給予充分適量的開水,降低腎臟負擔,把握這一些主要的原則,爸媽才能從「專家說」的緊箍咒當中解放,當個既快樂,又清醒的爸媽,為自己的寶寶做出剛剛好的決定來。

作者簡介  鄭宜珉

NBF寶寶天然副食品設計與實作培訓師
金色鑰匙親子魔法屋股份有限公司教學總監
台灣國際嬰幼兒教育保育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美國密西根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
國內多所大專院校兼任講師
人初千日覺醒創始人

 

arrow
arrow

    新新寶母 N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