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宣傳照片1.png

        各位哈奇樂園長學院的教育夥伴們大家晚安,我是來自於台灣的NUTURER新新寶母講師鄭宜珉,我同時也是DS寶寶動知瑜珈聯盟的講師,在台灣擔任很多針對於家長、幼教老師、褓母、月嫂的課程講師,也在一些大學的幼教、幼保系所任教。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在哈奇樂公司進行這一場「運動與大腦寶寶動知瑜珈」講座,希望今晚的寶寶動知瑜珈講座,能夠帶給各位教育夥伴們非常豐富的身心靈饗宴。

         在場的各位聽眾們,大多數可能都是來自於幼兒教育現場的第一線老師們和園長們,或許在聽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寶寶動知瑜珈」時,會誤解了這是一場只針對「寶寶」的講座,而大家每天所面對的孩子,多數是年齡層在3-6歲的大孩子,早已脫離了所謂的「寶寶」階段。事實上,我們今天最大的重點,是要來和大家談談「運動」和「大腦」發展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動作能力並不是在一出生,就擁有和成人一樣成熟的動作能力,相反的,人類的動作能力是要從0歲開始,藉由各種豐富又有意義的刺激,才能慢慢建立起來的。所以,雖然各位在日常生活當中和工作方面,接觸的孩子大部分是大孩子了,我們還是要帶領大家,從一個人類的【人初千日】階段談起,再慢慢地幫助大家瞭解,這個階段從事適當的「運動」或者是「活動」,對於孩子的大腦和身體發展有多麼的重要,並且也會帶著大家了解,這一些聽起來像是設計給【人初千日】小寶貝們的瑜珈運動,可以怎麼樣「無縫接軌」的讓幼兒園的大孩子們使用,也讓他們能夠獲得很棒的全方位發展,希望今天這樣的課程安排,會帶給大家在幼兒園的活動設計上,擁有更多的啟發和靈感。

ds baby yoga logo 去背.png

        首先,要先來和各位教育夥伴們介紹一個新的概念,叫做【人初千日】。所謂的【人初千日】指的是一個人類的寶寶從受胎開始,接著往後推算1000天的這段期間,也就是到小寶貝大約2-3足歲生日為止。這段【人初千日】的階段是一個人類一輩子三萬多天的生命歷程當中,最重要的段時間,因為在這個【人初千日】的階段,人類寶寶所進行的發展,是在任何其他的生命階段,都比不上的。包含我們今天會特別談到的「運動(動作)發展」和「大腦發展」。

大腦皮質圖.jpeg

       過去,很多不了解運動和大腦之間緊密關係的人,常常對一些總是喜歡動來動去的孩子們誤解說:他們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事實上,科學的證據告訴我們,四肢發達的人,頭腦肯定是不簡單的。人類的寶寶,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除了睡覺之外,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動,有時候把小手伸進嘴巴嚐一嚐,有時候舞動小胖腿踢踢眼前的懸吊玩具,有時候努力的把頭抬起來,有時候在床上翻過來翻過去,這一些動作目前看起來還十分的稚嫩,甚至有點兒笨拙,但是,這一些小小的動作,卻是人類的寶寶未來大腦發展不可或缺的經驗,如果能在這些動作方面, 一直獲得充分的啟發和滋養,人類寶寶的小小腦袋瓜就會獲得不斷的「升級」機會,從各種嘗試錯誤的探索,慢慢建立起越來越精緻的協調性,有一天,說不定就成為了籃球明星姚明第二,或是鋼琴家朗朗第二了。

姚明.png

朗朗.png

         我們舉了前面這兩位全球知名的傑出華人最為例子,目的是在幫助大家認識人類寶寶的兩種重要的動作發展:「粗動作發展(gross motor development)」和「細動作發展(fine motor development)」。人類的嬰兒從出生開始,腦部就如同一個非常敏銳的微電腦,隨時隨地在接收環境輸入的各種資料,建立起資料庫來。我們常常覺得小寶寶們總是不安分的活動著,其實,他們是在進行各種神奇的「身體實驗」,他們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十分脆弱,但是我們會發現,只要沒有睡著,他們即使是躺著,四肢卻總是往上伸展在空中,或是不斷揮舞著在探索身邊的一切人事物,而不會受到地心引力影響,癱軟的擺放在地面上。這一種能夠讓寶寶即使在放鬆的狀態之下,身體還能維持某些姿勢和進行某些運動的能力,就叫做「肌肉張力」。

        當寶寶在活動身體的時候,他們的骨骼和肌肉裡面的神經,就會開始傳送很多的訊息給大腦,其中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這個肌肉張力的訊息,讓大腦知道完成某一個動作需要用到多少的「力氣」,需要用到哪些肌肉和相關組織的力氣,慢慢的,大腦優越的性能就會開始建立起精密的資料庫,讓寶寶知道完成哪一些動作需要多大的力氣,控制哪些部分的肌肉骨骼,活動的範圍要多大.,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個大腦和身體一起「升級」的過程,小寶寶也因為這樣的過程,慢慢的從抬頭、翻身、進步到做、爬、站、跑等等的發展,一個我們看似簡單而自然的過程,其實在寶寶的大腦裡面,可是經過了一個很不簡單的歷程呢。

baby.jpeg

         所以,可想而知,在一個人類的寶寶成長發育的過程的中,適當的「運動」有多麼的重要,尤其是處在【人初千日】階段的寶寶,這個階段同時也是人類大腦發展的黃金期,我們幾乎可以這麼說,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大腦基礎,基本上在【人初千日】的階段,也就是在我們自己大約2-3足歲之前,就已經大致決定了,在這個時期之後能做的,最多就是錦上添花而已。最常用的比喻是,【人初千日】階段的大腦發展,就像是房子在打地基一樣,地基打的越深,房子就有機會蓋得越高,也就是發展的潛力越大。到了【人初千日】的階段過後,我們能為孩子大腦所貢獻的,就比較像是房子的內部設計與裝潢,雖然仍然對於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但是在性質上,已經和【人初千日】階段非常不同了。

green_house.jpg

        俗話常說:「要活就要動」,這句話應用在運動和大腦之間的關係真的非常地貼切。而且在嬰兒、幼兒、兒童的領域上,我們幾乎可以把它延伸為:「要健康就要動」、「要聰明就要動」、「要發展良好就要動」。我們人類的身體和大腦之間擁有的連結是非常綿密的。我們可以自己做個小小的運動與大腦實驗,試著用自己想得到的方式,放鬆左腳的小趾頭。相信大部分的人在試圖進行這個運動和大腦實驗的過程當中,一開始腦海中都會先想想看自己的「左腳小腳趾」在哪兒,有些人會用眼睛看一眼,有些人會用手摸一摸,有些人則會直接動一動,不管您使用的是什麼方法,確認「左腳小腳趾」的位置在哪裡,這個過程都是一個確定「身體意識感(body awareness)」的過程。雖然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身體部位,當試圖要「運動」這個身體部位時,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先經歷一連串很複雜的確認和操作過程的。如果人類的嬰幼兒在【人初千日】的階段沒有機會進行很多身體的運動,他們的身體沒有機會傳遞豐富的訊息到大腦去,大腦就會像是空有一部精密的硬體設備,裡面卻完全沒有軟體或是資料庫一樣,失去運作能力,這種空乏, 也會回頭影響身體的運動能力,同時讓各種動作的發展無法如期完成,所以,過度地保護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動,常常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作為。

        孩子學習如何「運動(活動)」也是有順序性的,台灣的俗諺:「七坐、八爬、九長牙」就是在描述這樣的順序性。嬰幼兒的動作發展,大致上會遵循著一個叫做「從頭至尾」原則,和一個「從中心到四肢」原則進行著,簡單的說,人類嬰幼兒最早能夠有協調性控制的身體部位,大概就是頸部了,人類的頸部就像是一輛汽車的方向盤,當寶寶能夠很靈活的控制頸部的肌肉和骨骼,不管是放鬆或用力,不管是往哪個方向轉動,他們才能夠在眼睛的視覺上做出更好的定位,才能進行各種爬、走、跑的活動,才能慢慢靈活的動動手,完成各種用手能夠完成的工作。各位教育夥伴們或許在工作崗位上,都碰過一些我們稱為學習障礙的孩子,他們已經過了我們所稱的【人初千日】階段,所以您可能還沒有聯想到他們的學習困難和我們今天所談到的「運動與大腦」有什麼關係。事實上,很多的孩子在進入幼稚園的時候,其實還沒有完全完成【人初千日】階段應該有的發展,而這些沒有成熟的發展,就常常會造成他們在幼稚園階段,甚至是小學的階段,在學習上面的障礙。像是無法專心,總是坐立難安,閱讀有困難等等。

四個月發展圖.png

        人類的動作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大部份都是來自於「反射」。也就是說只要有某些刺激存在,寶寶就會不由自主地進行某一些動作,像是摸摸寶寶的嘴角,寶寶的頭就轉往被摸的那一邊,叫做吸吮反射。手放在寶寶的手心上,寶寶就自然地握拳,叫做抓握反射。這個階段的寶寶動身體的「自主控制」能力還十分有限,也就是說寶寶大部份的動作都還不能有協調性的進行。但是漸漸的,如果寶寶能有充分的發展環境,爸爸媽媽也願意經常給孩子機會嘗試,寶寶的身體會開始發展出「單側協調性」,意思就是說寶寶可以比較靈活的控制單邊的一隻手,或是一隻腳了,我們可以從寶寶開始能靈活的用一隻手塞東西到嘴巴裡面可以看得出來。

單側協調1.png

        再經過一段時日,我們又會發現,寶寶的身體發展出「雙側協調性」了,他們好像突然的發現了自己的身體是有對應的兩邊的,如果兩邊可以一起合作的話,能夠靈活完成的動作更多了,我們也會發現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喜歡用兩手一起拿東西,像是拿奶瓶,甚至有些寶寶還會使用兩腳一起玩球,這就是他們已經具備「雙側協調性」的特徵。

雙側協調1.png

       但是在寶寶大約一足歲之前,還得完成一個「跨側協調性」的發展,也就是他們右手和左腳,或是左手和右腳可以一起完成同一個動作。最典型的一個動作就是爬了, 可別輕忽爬這個重要的過程,爬行是一個很複雜的大腦與身體合作的過程。首先,寶寶得先擁有恰當的身體和四肢肌肉張力,調節眼睛水晶體厚薄,決定看遠看近的六條小肌肉也要獲得恰當的鍛鍊,位於內耳的平衡器官:前庭半規管在此時也要能夠準確判斷,兩個半腦中間的一個厚厚的神經「胼胝體」也得完美運作,小寶貝才能夠從一開始的「象爬」慢慢進步到複雜的「對角爬行」。這一連串的過程都是急躁不得的。

跨側協調1.png

       但是很多的現代家長,常常因為過度的保護,或是因為圖方便,給【人初千日】階段的孩子們在膝蓋上包上了保護的膝套,或是給孩子使用螃蟹車行動,都剝奪了孩子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獲得充分探索以及訊息輸入的機會。等到進入了幼稚園,因為頸部控制的穩定度不足,跨中線的「跨側協調性」不夠,閱讀的時候需要使用眼睛追視文字,這些沒有獲得充分刺激的孩子們就產生了閱讀障礙,進而造成學習困難,引發自信心危機。或是因為身體控制的能力薄弱,總是無法控制身體動或不動之間的界線,加上部分的家長太過度的重視「靜態」的學習,不支持幼稚園給孩子玩得像個野孩子,都會讓孩子產生很多很多的學習問題。

        所以,我們應該建立起來的第一個重要觀念是, 讓孩子動起來和讓孩子靜下來是一樣的重要, 甚至是更重要的過程, 特別是安全又有效的動法。今天要帶領大家一起來嘗試的,  是幾個很簡單的DS寶寶動知瑜珈動作式, 可以用在【人初千日】的寶寶身上,也可以延伸到幼兒園的活動設計上。

1. 雙手交叉式 
讓寶寶的雙手在胸前溫和的交叉數次後, 放開來, 大孩子可以加上一點有趣的兒歌或是童謠自主進行, 這個活動可以促進呼吸的深度, 增進雙側協調性, 同時促進肩膀球窩關節的彈性(兩隻小蜘蛛, 爬在肩膀上, 一二三四五, 大水一來
.呼..衝開了小蜘蛛)

ds 寶寶動知瑜珈  雙手交叉式 .jpg
2. 手腳交叉式

讓寶寶對腳側的手和腳, 在前方交叉數次後, 放開來, 大孩子可以轉換成音樂律動活動的動作自主進行, 這個活動可以促進大腦胼胝體的活性, 增進跨側協調性, 讓孩子能有更好的穩定性和建立跨中線能力。(拍手打開, 右手左腳,  拍手打開, 左手右腳)

DS 寶寶動知瑜珈  手腳交叉式.jpg

3. 子宮式

把寶寶的雙腿併攏、屈膝往身上靠,雙手抱住雙腿,接著放來讓身體自然往外彈開。大孩子可以配合歌曲或是故事,自主性的把身體抱住,縮到最小,然後再聽到指令的時候整個放開來,這個活動讓孩子擁有豐富的肌肉關節覺刺激,也能讓孩子學習控制身體,自主放鬆(爆米花, 爆米花, 一顆玉米一朵花, 有個玉米不開花, 畢畢剝剝嗶波波, 爆開了!!)

DS 寶寶動知瑜珈  子宮式.jpg

 

         整個DS寶寶動知瑜珈共有45個精心設計的動作式, 都是依著孩子的需要和發展所設計, 時間的限制我們只能分享這三個簡單的例子, 不過相信各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夥伴們, 一定可以舉一反三, 延伸出更多有趣的活動的。希望今天的講座課程幫助我們的教育夥伴們,更理解孩子總是動個不停的特性,也更能夠因應他們動的需要,為他們設計出更多對於他們的大腦發展, 未來全方位發展更有幫助的活動來。

宣傳照片2.png

作者:鄭宜珉

DS寶寶動能知覺瑜珈講師

NUTURER新新寶母平台召集人

台灣國際嬰幼兒教育保育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金色鑰匙親子魔法屋股份有限公司

 

arrow
arrow

    新新寶母 N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