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為了保護並防衛外來的物質,免疫系統會對抗外來的物質,當免疫反應太過劇烈,而造成人體的不適或傷害,就是所謂的「過敏」。常見的兒童過敏三部曲,指的就是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會有皮發乾燥、脫皮的症狀,嚴重時皮膚會變紅、長水泡甚至滲出組織液。過敏性鼻炎是的主要症狀是流鼻水、鼻塞、鼻子癢、打噴嚏。氣喘則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一般會伴隨著反覆的咳嗽,嚴重時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另外常見的過敏反應還有過敏性結膜炎常伴隨著眼睛發癢、眼睛紅、常常眼淚、眼睛痠痛。另外還有過敏性結膜炎、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等...
常見的過敏原包括:(1).吸入性過敏原:,如:塵蹣、蟑螂、黴菌、動物毛皮(狗毛、貓毛)、花粉、空氣污染物(如菸害)。(2).食入性過敏原:隨著食物經由消化道進入體內,如:牛奶、蛋白、有殼海鮮(蝦、蟹)、花生、食品添加物、藥物。(3)接觸性過敏原:皮膚接觸所引起。如:清潔劑、化妝品、金屬飾品。另外,季節交替(溫差)、劇烈運動或呼吸道感染也有可能引起過敏。
預防過敏最重要的就是減少接觸過敏原:
- 避免使用地毯、布製家具及絨毛玩具,可選用防塵螨寢具。
- 定期清洗寢具,建議每週以攝氏55度的熱水清洗一次所有寢具。
- 可使用空氣清淨機及除濕機。
- 最好不要飼養寵物;家裡的人也不要吸菸。
- 遵照醫囑使用藥物,切勿任意停藥以免復發。
身為家長都會有過帶孩子就醫看診、餵孩子服藥的經驗。關於兒童用藥安全,下列幾點提醒家長們多加注意:
1.嬰幼兒的生理結構尚未發育完全,代謝能力及對藥物劑量的反應和成人不同,因此每次用藥時兒科醫師都會依據小朋友的體重來給予適當的劑量及兒童專用藥劑。
2. 十八歲以下的的孩童都應該優先考慮給專業兒科醫師看診,兒科醫師會詳細檢查診斷來給予適當及適量的藥物,因此看診時,家長都要仔細說明症狀及出現的時間順序讓醫生了解病情。
3.就醫後每次服藥前,家長應該詳細核對兒童姓名、藥物名稱、藥物劑量、服藥時間及正確用法(口服、外用或栓劑),並依照醫師囑咐妥善保存在家中兒童不意取得的地方。
4.餵年紀較小的孩子服藥時,可使用餵藥器少量分多次的餵食,切勿將藥劑與牛奶、果汁等飲料混合餵食,以免藥物與飲料產生不可預期的交互作用。
5.切勿隨意服用他人藥品或是上次看診留下來的藥物,更不要擅自更改醫囑用藥方式。
6.服藥後病情改善了,停藥與否請先諮詢醫師,有些藥物(如抗生素)若任意停藥將來可能會有抗藥性的問題。
朱柔澍醫師小檔案 現任 愛林醫療機構 總院長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桃園聖保祿醫院小兒科主任
中壢宏其婦幼醫院小兒科主任
振興醫院小兒科特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