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新寶母NUTURER」期刊 / 2017年04月號      本月駐站專家:劉雅茹

題目:動出寶貝的聰明力:淺談「身體意識」重要性

-------------------------------------------------------------------------------------------------------------------

    「頭兒、肩膀、膝腳趾、膝腳趾、膝腳趾;頭兒、肩膀.....」,是耳熟能響的兒歌,小時候的我,覺得這是首簡單的帶動唱,直到成為物理治療師之後,才能體會到這首兒歌其實反映出「身體意識感(body awareness)」對孩子們的重要性。

    何謂「身體意識感」呢?

 

NUTURER新新寶母2017年4月期刊封面.jpg

         回顧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會發現對自己身體的認識,是從只知道手和腳開始。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周遭的大人或是兒歌會開始告訴我們,原來手還可以細分成肩膀、手肘、手腕,大拇指、食指等,讓我們對身體部位名稱有了更精確的認識,並且知道它們相對應的位置,這就是最基礎的「身體意識感」;此外,當還是兒童的我們,在學習一個新的動作時(例如:打球),常聽到大人說:「手肘要打直、肩膀要再抬高一些等」,於是我們會協調自己身體各部位在空間中的動作,而這就是在有身體意識感的基礎下,發展出來的動作協調的能力。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而言,其實他們不太知道自己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就算他有看到在揮動的手和腳,其實還不知道那是手和腳,甚至不知道那是屬於自己的。雖然可以看到寶寶開始用嘴巴去品嚐他的手,甚至開始踢腳(圖1),

圖1.JPG

但他們對於身體的部位及其用途只有模糊的概念,透過與照顧者的互動時,照顧者會告訴寶寶這個揮動的肢體是手,正在舉高中等,反覆的將動作和語言進行搭配,進而清楚的建構整個屬於自己的「身體意識感」。身體意識感不僅僅只是理解自己的身體部位而已,包含認識手和腳等身體各部位的名稱,還要瞭解手、腳和軀幹可以有彎曲或是伸直的動作,以及在環境中的相對位置等,有了這些概念,寶寶才有機會掌控和協調自己的肢體,進而發展去出翻身(2)、爬行等後續的動作能力。

圖2.PNG

從嬰幼兒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發現:寶寶通常在第八週的時候,雙手的指尖會開始互碰(3)

圖3.JPG

此時開始發展出對自己身體的定向;接著眼睛會注視到自己的雙手,而身體形象(body image)也開始在腦海中開始形成;此外,這也是兩個大腦半球第一次開始相互作用的表現。一直到大約第20週時,寶寶因為腹部和腿部肌力的發展,配合初步的手眼協調,開始可以吃腳或是用手去抓腳的動作(4);這代表寶寶在腦海中的身體輪廓越來越完整,開始自主的去控制手和腳的動作,而這個吃腳或是手碰腳的動作,其實也是後續要從平躺翻身到趴姿的先備能力唷。

圖4.JPG

此外,不同姿勢下手腳的動作或是身體的動作,對於「身體意識感」的發展也是有重要的。像是趴姿下,雙手手肘撐地並將頭抬起(5)

圖5.JPG

寶寶可以發現雙手原來還有能支撐身體的能力,當然這也是後續要爬行很重要的先備能力唷。從兒童動作的發展中,不難看出「身體意識感」和寶寶許多肢體動作的發展息息相關。如果我們能協助寶寶探索自己的身體,瞭解身體各部位是可以如何運用,並讓寶寶有機會去協調自己的肢體動作,這個從發現到運用的過程,大腦和身體將會紀錄下各種動作執行的方式,建立各式各樣的動作經驗來協助後續翻身、爬行甚至到行走的動作發展。

        瞭解「身體意識感」的概念與重要性後,就要進一步來分享增加「身體意識感」的方法。前面有提到寶寶除了自己會揮動手腳以外,最重要的是需要透過與照顧者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來認識自己的身體。

以下分享幾種提升身體意識的方式:

  1. 嬰幼兒按摩:邊按摩邊告訴寶寶身體部位的名稱,利用觸覺搭配聽覺來增加寶寶對於身體的認識。
  2. 觸覺的刺激:利用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例如海綿、毛巾等,在寶寶的日常活動(如:洗澡)中,來給予身體各部位不同的刺激,以提升觸覺的敏銳度和認知身體的各部位。
  3. 提供不同姿勢下的動作經驗:
  1. 平躺:帶著寶寶的雙手到胸前去互碰,或是雙腳輪替的互踢,甚至是帶著寶寶手腳去碰觸身體的各部份,一邊做一邊要告訴他現在身體在做什麼動作;此外,當然也可以搭配手搖鈴或是各種聲光玩具來提高寶寶的興趣(6)
    圖6.JPG
  2. 側躺:對於剛出生的寶寶,側躺是容易雙手互碰或甚至雙腳互動的好姿勢,在這個姿勢下,眼睛也容易看到自己身體的各部份。只是剛出生的寶寶還沒辦法自己維持在側躺的姿勢,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枕頭或是毛巾捲放在寶寶的背部來提供軀幹良好的支撐,再進行雙手互動或是手碰腳的遊戲唷。
  3. 趴著:在父母的陪伴下,寶寶清醒的時候,提供一些趴著玩耍的機會,這對於寶寶是很好的感覺刺激,因為趴姿下,整個身體的承重和使用的方式都和平躺時是不一樣的,對寶寶也是一個新奇的嘗試(7)對於剛出生的寶寶,趴姿有幾點要注意:(1)協助寶寶的頭側趴在平面上、(2)雙手擺放在胸前、(3)全程有成人陪伴在旁邊並跟寶寶說話、(4)趴著的時間不需要太久,如果感覺寶寶有不舒服的反應就協助回到平躺,這樣就不需要擔心安全的問題。而最簡單的入門方式就是,我們可以嘗試先讓寶寶趴在我們的身上。
    圖7-1.PNG圖7-2.PNG
  4. 嬰幼兒動能知覺瑜珈:每個動作式都是經過設計,寶寶在學習每個動作式的過程中,可以增加身體的本體覺(1)和前庭覺(2),這些感覺經驗會再回饋到大腦中,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動作能力,二來這些有設計過的動作,可以讓爸媽有系統性的和寶寶進行親子互動。

 

其實在看完上述的內容後不難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機會可以提供寶寶認識自己身體的機會,甚至有些父母早就有做過類似的活動,只是可能不知道這些活動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瞭解,些微的撫觸和小小的肢體動作,對於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寶寶來說,都會是一大新體驗唷!而我們就是寶寶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最佳的引航員唷。

 

1:本體覺:個體對自己身體各部位的感覺。舉例來說:就是我們閉起眼睛時,可以知道自己的手是高舉還是平放。

2:前庭覺:透過內耳中的前庭平衡系統來提供身體的平衡感。可以了解頭和身體相對於這個空間的位置和動作。

作者簡介  劉雅茹

 

  • 小兒物理治療師
  • 台中市伊甸基金會合作療師
  • CBM全球母嬰按摩講師
  • DS嬰幼兒動能知覺瑜珈講師
  • 莫兒方積木講師

作者照片(大小可以自行裁切,不要太胖就好XD).JPG

想讓新新寶母 NUTURER特約主播為您朗讀,請按以下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uE22IuPiY&feature=youtu.b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新寶母 N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