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寶寶肢體發展物語  

         各位親愛的哈奇樂早教講堂的爸爸媽媽們大家晚安,很高興今晚又跟大家見面了,我是來自台灣新新寶母講師群的老師-徐意晴!今晚是中國七夕情人節,在線上的爸爸們有沒有帶著您最愛的老婆享受一頓浪漫的燭光晚餐呢?用完餐後別忘了回到我們哈奇樂早教講堂喔!

在上週一8/10這天晚上,跟大家介紹的主題是「寶寶動作發展物語」,在這一週中間有沒有帶著寶寶一起做些瑜珈遊戲呢?今天晚上,要再來和各位爸爸媽媽聊聊我們寶寶發展五部曲的最後一個主題-「寶寶肢體發展物語」,寶寶怎麼樣才算頭好壯壯呢? 

首先,我們再來複習一下寶寶發展的順序-

寶寶肢體發展物語1 

影響肢體發展的各種因素

 

      「翻身、坐、爬、站、走」是嬰兒期發展的五大動作,每個動作是否依適當的時機發展,對寶寶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而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能夠依照恰當的時程, 有恰當的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就是寶寶的“肢體發展”是否是在正常的範圍之內

 

       過去, 傳統的觀念上, 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家, 總是喜歡寶寶看起來胖嘟嘟的, 不過, 胖嘟嘟的孩子不一定就等於是健康的寶寶, 健康的寶寶應該是“剛剛好”的體型, “符合成長曲線”的寶寶, 很多爸爸媽媽喜歡拿自己的寶寶和別人家的寶寶比較, 事實上, 世界衛生組織(WHO)有提出一套國際嬰幼兒生長標準, 幫助爸爸媽媽們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寶寶, 到底在同年齡的寶寶當中, 算是高瘦型的寶寶, 還是矮胖型的寶寶, 這套標準就叫做“兒童成長曲線圖”在台灣, 每個爸爸媽媽在寶寶出生之後, 都會拿到這樣的一張圖表, 讓爸爸媽媽更加的瞭解認識自己寶寶的肢體發展, 現在, 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兒童成長曲線圖

寶寶肢體發展物語2  

寶寶肢體發展物語4  

 

要暸解自己的寶寶, 到底是不是在正常的發展範圍以內, 爸爸媽媽們首先要先看看自己的寶寶是男孩或是女孩, 我們以男孩作為例子, 爸爸媽媽們首先要看看這張男孩生長曲線百分位圖, 請看看圖表最下方的年齡, 找到您的寶寶的年齡, 假設您家的男寶寶是1歲兩個月, 就請您先拿把尺, 直放在1歲兩個月的這個點上, 接著再找找圖表左邊的身高, 假設您的男寶寶身高是78公分, 就請您再拿把尺, 橫放在78公分的位置, 然後, 這時候呢, 你可以看到兩把尺交叉的地方, 剛剛好就在圖表的“綠色”線條經過的地方, 順著綠色線條往右邊看, 會發現綠色線條標注的數字是“50”, 這就代表了, 您的寶寶在同樣一群12個月的寶寶當中, 身高是大概排在50%的位置的, 換句話說, 如果隨便找出10012個月的寶寶, 您的寶寶大約是第50高的那一位, 也就是中等身高, 依照一樣的方法, 您也可以了解他的體重和頭圍, 到底是屬於哪個範圍, 這個圖表的作用, 並不是要爸爸媽媽們拿來做跟別人比較使用的, 只是要幫助爸爸媽媽們了解, 自己的寶寶的肢體發展, 是不是落在一個“正常的範圍”之內, 而什麼樣的範圍稱為“正常的範圍”呢?只要寶寶的成長曲線, 都在3%以上也就是都在最下面的那一條紅線的上方, 爸爸媽媽們都不需要過度擔心。

 

 

 

因為每個爸爸媽媽的身高體型都不同, 也就是遺傳的影響都不一樣, 寶寶成長發育的速度也不一樣, 換句話說, 小時候胖不代表長大一定胖, 環境的因素也不盡相同, 所以爸爸媽媽們並不需要過度迷信要寶寶“又高又壯”, 但是如果寶寶的成長曲線落在3%以下, 就最好請醫師協助評估看看, 是否已經影響到其他方面的發展, 以及是否有需要加強營養和其他方面的幫助了。

 

 

 

    肢體的發展和其他各個方面的發展息息相關, 以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的“動作發展”為例, 我們不難了解, 當寶寶的肢體發展沒有跟上應該有的進度時, 身體就很難發展出適當的肌肉張力, 而不恰當的肌肉張力, 就會影響到動作發展的正常進度, 可見擁有正常的肢體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寶寶的肢體發展方面, 很多人還常常會有一個迷思, 就是特別喜歡胖嘟嘟的寶寶, 總覺得胖嘟嘟的寶寶特別可愛, 討人喜歡, 之前我們在介紹動作發展的時候, 我們有特別提到大部分的寶寶, 因為脂肪的比例都大於肌肉的比例, 所以和大人比起來, 他們總是顯得圓Q可愛, 不過, 如果寶寶的脂肪比例真的太高了, 遠遠高過肌肉的比例, 也不見得有利於它們動作的發展, 因為脂肪有重量, 但是寶寶要完成“翻身、坐、爬、站、走”這一些階段性的動作發展, 寶寶要能用發展出來的肌肉張力, 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 胖嘟嘟的寶寶肌肉比例相對的低, 又要控制相對重的身體, 所以就不難想像, 他們可能就相對的在發展方面沒有那麼快了, 加上過度的肥胖, 還可能影響寶寶長大之後的健康, 所以爸爸媽媽們, 還應該了解的一個重點, 就是寶寶的BMI質(身體質量指數), 這個指數是從寶寶的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所算出來的

 

 

 

舉例來說, 一個5歲的女寶寶, 如果體重17.6公斤, 身高1.12公尺, 算出來的BMI質就是14.0, 對照到BMI標準表, 就知道這個寶寶並沒有太輕或是太重, 相反的, 如果同樣5歲的女孩, BMI 卻超過18.1, 那就是達到了“肥胖”的標準, 要控制飲食的攝取了。

這一些非常基本的寶寶肢體發展的標準, 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能夠了解, 才能讓寶寶有一個在各個方面都正常發展的基礎

一般來說, 影響寶寶的肢體發展有很多的因素, 最常被討論的就是

1. 遺傳  2. 營養  3 情感和刺激

 

遺傳方面:
遺傳對於寶寶肢體發展方面的影響, 通常越大會越明顯, 也就是說, 如果爸爸媽媽都是身材嬌小的人, 即使在小的時候因為營養的攝取非常豐富而顯得又高又壯, 但是青少年期的快速成長階段結束之後, 多數還是比較容易會顯現出爸爸媽媽嬌小身材的遺傳

 

營養方面:嬰幼兒時期, 母乳無疑的是最佳的嬰幼兒食物, WHO建議至少哺喂寶寶到兩足歲, 不但在營養方面最符合寶寶的需要, 更能夠滿足母嬰雙方情感上的需求。

 

情感與刺激:很多人以為情感和刺激與寶寶的肢體發展無關, 但是科學研究卻發現, 情感和刺激對於寶寶肢體成長的重要性, 完全不亞於食物, 缺乏“愛”的孩子, 通常在18個月左右就會明顯出現生理性無法成長的症狀, 不但可能成長遲緩, 好奇心低落, 並且會避開成人的眼光。

酵素製作1  

對於這些影響寶寶肢體發展的各種因素,我想爸爸媽媽最關切的,莫過於寶寶的營養了!我們都知道, 寶寶要有營養均衡的飲食才會讓頭好壯壯, 所以, 我要特別額外的把這個項目拿出來額外的說明

剛出生的寶寶,由於無法表達自己的需要,營養的供給完全需要仰賴養育者的注意,就是在座的各位爸爸媽媽們!寶寶在出生後的第一年是生長發育最快速的時期,充分的飲食與適當的營養是讓寶寶健康成長的不二法門。

 在上次的「寶寶動作發展物語」裡有提到,嬰兒時期的生長是人生長發育中最快速的一個時期,大約6個月大的嬰兒的體重就達到出生的2倍,1歲時約可達出生時的三倍,身高則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可增加2.5 公分,後6 個月每月增加1.25 公分,1歲時身高約為出生時的1.5 倍, 而腦神經在出生時就已形成,出生後5~6個月內,腦細胞數目增加最快,此後分裂速度逐漸減慢,脊髓神經則在3歲時發育完成

為因應快速成長個組織所需的營養素,血液的循環系統必須輸送足夠的營養素到各處,所以血液的輸出量增加,心臟收縮率增加,脈搏的跳動頻率也較成年人快,呼吸的頻率也因此增加,所以孩子的營養增加量要成人的3~4

在器官發育方面,滿月嬰兒消化道所分泌的酵素,只能消化奶類所含的蛋白質、乳化脂肪及雙醣類,三個月大以後,澱粉酶逐漸分泌(澱粉脢(Amylase)是一種消化澱粉的酵素,主要存在胰臟中),其他酵素分解酶漸漸形成,消化吸收能力才慢慢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寶寶至少要4個月才開始給副食品。

滿月的寶寶血液血紅素含量為17~20 g/dl,隨著組織生長約3個月時會下降至12 g/dl,所以4個月大時應補充含鐵副食品,以避免6個月時血紅素下降至10 g/dl以下,成貧血狀態。

牙齒生長方面,出生3~4 個月乳牙齒胚逐漸鈣化形成堅硬的乳牙,出生後6~7 個月開始長出乳牙,一歲左右約有6~12 顆牙齒,3歲左右乳牙才完全長出

剛出生的嬰兒體內含水分約75~80%,脂肪含量約12~15%,由此可見水分對嬰兒的重要。隨著年齡增長,水分逐漸減少至60%,而脂肪含量相對增加,肌肉組織也增加。

 以上,我大概介紹說明了寶寶營養供給所需的!那到底哪些食物可以供給寶寶所需要的營養呢?

首先,我先來介紹寶寶一出生就需要的食物-奶。

媽媽在產後的2-3 天內所分泌的乳汁我們稱之為初乳,初乳成分濃稠、量少、抗體含量多,可增強抵抗力。母乳是上天賜給寶寶最好的禮物,自古以來,母乳就是最適合嬰兒食用的完美食品,無論在品質、衛生、營養方面,都是最好的選擇;但,若無法以母乳哺餵,也應該依照嬰兒體質或健康狀況選擇,並依照各廠牌說明的方式沖泡,不要任意改變奶粉和水的比例,以免造成營養不均衡,餵奶的量和次數也需依嬰兒的食慾做適當調整

 給各位爸爸媽媽看一張表格,這表格為每100公克的牛乳與母乳所含的營養素比較,由此表可得知牛乳與母乳所含之主要營養成分

寶寶肢體發展物語3

牛乳與母乳營養成分比較如下:

1.   蛋白質:牛乳的蛋白質含量比母乳高,比較容易增加嬰兒腎臟的負擔;母乳中蛋白質有1/3是酪

    蛋白,2/3 是乳清蛋白,牛乳中酪蛋白則佔4/5 ,而乳清蛋白佔1/5 ,酪蛋白容易在嬰

    兒胃內形成較大凝塊,比較不易被消化吸收;牛乳中的蛋白質比較容易對人體引起過敏

    反應,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A,及溶菌蛋白含量較多,可以幫助預防嬰兒疾病

2.   脂肪:脂肪含量兩者相近,但是母乳中脂肪顆粒比牛乳還要小,且母乳較多不飽和脂肪肪酸,比

   較容易消化吸收

3.   醣類:母乳中的乳糖在嬰兒腸道內能增進乳酸桿菌的生長,產生的酸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因

此以母乳餵養的嬰兒比較不容易有腸胃的疾病;牛乳如了本身含的乳糖也額外添加了蔗糖

或是其他醣類,會因為甜度太高,造成日後蛀牙或是肥胖的情況

4.   維生素:母乳中的維生素AC都比牛乳要來得多,但母乳和牛乳中的維生素CD都比嬰兒的

需要量低,維生素C可以補充果汁來補充不足之外,維生素D可幫助骨骼的發育,藉由

帶寶寶去戶外接受適當的日曬來生成維生素D

5.   礦物質:母乳中鈣和鏻的比例為21,有利於吸收,而牛乳中鈣和鏻的量顯然較多比例也不適當

總之,母乳是嬰兒最適合的營養來源,若非不得已,媽媽們應盡量以母乳哺餵寶寶,來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求

我們剛剛有提到,寶寶主要的營養來源來自於母奶或是配方奶,但最慢到寶寶六個月的時候,不管是母奶或是配方奶的營養素,已經不夠寶寶這時期快速成長和發展上的營養需求了,因此,在寶寶大約4-6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就要開始準備讓寶寶嘗試副食品了;爸爸媽媽或是主要照顧者必須有充分的專業知識,意識到寶寶副食品的重要性,以及有能力準備健康又營養的副食品

我們要怎麼知道寶寶該吃副食品了呢?有三個重要的指標給各位爸爸媽媽們做為參考:

1.   寶寶的體重已經是出生時的2倍,上面我們有提到,大約6個月大的嬰兒的體重是出生的2倍,所以我們最慢讓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時程是在寶寶6個月時候

2.   寶寶一天的奶量,若是已經喝了1000cc還不會飽,若是使用瓶餵的寶寶,可以在每次寶寶喝完奶的時候紀錄一下,每一次喝了多少,一天共喝了幾次,來去算出寶寶一天喝的奶量,若是寶寶一天喝了1000cc的奶了,卻還是感覺寶寶沒吃飽,這時候就可以開始準備副食品給寶寶囉

3.   把東西餵給寶寶吃的時候,寶寶已經不太會用舌頭把東西往外推了 

 準備寶寶的副食品該注意哪些重點呢?

 1.   由液體變固體:寶寶一開始要接觸副食品前(約4個月時),可以從果汁、蔬菜汁著手,菜汁不需要調味,為了避免嘔吐或過敏現象,一次只給一種食品,米湯溫和,可以優先考慮添加,另外果汁及蔬菜汁等,要以11稀釋後再餵食, 蔬菜汁可以先於果汁, 讓寶寶先適應不帶甜味的食物

寶寶5-6 個月大時,體內有較強的能力消化澱粉,可以添加稀飯;7-9 個月時,可將食物切細或略磨,食物軟硬度以豆腐或是布丁為標準,如:水果泥、蔬菜泥等;並注意鐵質的補充,蛋黃及肝臟是鐵質的來源,可壓成泥給寶寶時用;

10個月到1 歲時,可將米飯煮軟,魚肉蔬菜類煮軟且切小塊,這個時期是以軟食為主

2.   烹調的方式:寶寶的腸胃吸收能力還沒有成熟,在烹調上不宜使用高溫油炸或是煎烤的方式,一方面會讓食材吸油過量,造成負擔,另一方面這一些烹調的方是容易造成食材過硬,影響咀嚼吞嚥,或是影響寶寶對吃東西的興趣

 3.   少量多餐:寶寶的腸胃容量不如成人,無法像成人一樣一天只吃三餐,寶寶通常需要少量多餐,每一餐如果準備的量寶寶沒有吃完,不宜留到下一餐食用,以避免細菌孳生造成衛生問題;但因現代的爸爸媽媽比較忙碌,如果可以妥善選用保存食物的容器,並且確實清潔消毒,和正確管理冷凍方式,可以一次準備多一點的量,冷凍之後每次取出寶寶可以食用吃完的量,蒸食加熱讓寶寶食用,但應在食器外面標示清楚製做的時間和日期,以確保新鮮

4.   吃完東西後一定要讓寶寶喝水,在台灣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問我,我的寶寶都不愛喝水,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讓寶寶知道水給他帶來的感覺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寶寶在還沒有吃副食品之前,是不太需要在額外喝水的,一旦開始吃副食品,每次吃完副食品之後,記得讓寶寶養成習慣,讓寶寶喝水,用意是讓寶寶養成口腔乾淨的感覺,不要小看這個動作,讓寶寶知道乾淨的感覺,就會養成愛乾淨的習慣及愛喝水了,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66天,所以不要怕寶寶不愛喝水,只要每次吃完副食品後,讓寶寶養成喝水的習慣,自然而然寶寶就不會排斥喝水囉

以上就是爸爸媽媽們在為寶寶準備副食品的時可以參考的依據,以及準備副食品時的重點。

 

最後,在今晚的分享結束之前,額外補充一個比較特別的動作,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們要注意的,就是很多寶寶在剛學會爬或走路時,會出現W型坐姿(如下圖),這樣的坐姿對寶寶來說,支撐的底面積比較寬,所以身體不需要出力,而且會坐的比較穩,但這樣的姿勢會讓寶寶的雙腳內轉,容易造成走路內八字;同時也會影響寶寶腿部髖關節的健康。

寶寶肢體發展物語  

 

W型坐姿,當小孩坐在地上玩時,會造成孩子下肢是完全無法動彈且不需要出力的,上半身也無法旋轉和拿對側邊的玩具。長期依賴W坐姿的孩子,在操作玩具和玩樂時,會透過此姿勢來增加他們軀幹和髖關節的穩定性。這樣的動作習慣造成孩子只能玩放在面前的玩具,也容易養成駝背習慣;而下肢肌力不足,更造成孩子對於動態活動的興趣。

 

該怎麼矯正?

 

平時只要看到寶寶這樣坐,就要立刻糾正寶寶 。如果是因為肌肉張力不足而導致W型坐姿的寶寶,可以透過運動或動能知覺瑜珈來改善肌肉張力,進而改善坐姿。

 

什麼才是正確的坐姿?

 

1. 盤坐:坐在地上、兩腳交叉

 

2. 環坐:坐在地上、兩腳腳掌碰腳掌

 

3. 長坐:坐在地上、兩腳直直往前放(或成V型打開)

 

4. 側坐:坐在地上、兩腳彎向同一邊

 

也再次謝謝哈奇樂公司能經營這樣一個優質早教學院的平台, 讓我能夠又有機會, 和各位爸爸媽媽分享今天這樣的一個有趣又重要的主題。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在這裡跟各位爸爸媽媽們一起分享學習 

 

現在針對今晚分享的主題,歡迎各位爸爸媽媽們提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新寶母 N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